參考消息網8月16日報道(文/王亞光 王媛媛)近年來,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以植保無人機為代表的智能化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大顯身手。如今,中國制造的農業植保無人機正飛入更多國家,幫助當地農民更高效、便捷、安全地生產。
當地時間下午四點多,陽光不再灼曬,泰國農民尼空站在田壟上操控著一架農業植保無人機。伴隨著急速的“嗡嗡”聲,無人機在農田上空穿梭,白色的霧狀農藥從機體下方噴出,形成一道霧簾,精準地噴灑在農作物上。
尼空今年43歲,他的家鄉在泰國東北部黎逸府。尼空和妻子本來在曼谷一家免稅店工作,因受疫情嚴重沖擊,泰國經濟不景氣,尼空一家的收入銳減。2020年初,他們辭去在曼谷的工作回家鄉務農。返鄉前,尼空賣掉了在曼谷的房產,購買了一架大疆農業植保無人機。他決定發揮自己原本使用航拍無人機攝影的特長,發展新的職業身份——做一名農業植保無人機“飛手”。
尼空介紹說,使用無人機主要是給農作物噴灑農藥和化肥。“現在年輕人都不愿留在農村種地,村里勞動力緊張,使用無人機能夠幫助農民減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人工噴灑農藥一天不超過10萊(1萊約合2.4畝)稻田,現在我用無人機每天能噴灑40至50萊地,甚至還可以更多。”他說。
尼空和其他20多名無人機“飛手”通過社交媒體接單,在黎逸府和周邊地區進行無人機噴灑作業。他說,黎逸府主要種植水稻,是雙季、三季水稻種植區,幾乎沒有農閑的時候,自己每天大概工作6小時,每個月工作約25天,“不僅收入比在曼谷免稅店工作時要高,而且還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在泰國南部春蓬府,阿倫用大疆農業植保無人機為榴蓮園噴灑農藥以殺滅榴蓮樹蟲害,不僅高效,而且安全。
阿倫有30萊榴蓮園。他說,疫情期間,榴蓮園的老撾工人無法返回果園工作,自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用無人機噴灑作業。“開始我對無人機的噴灑效果并不確定,但是實在找不到工人,只能試試看。使用無人機之后,我發現不僅能高效殺死蟲害,而且還能免受農藥毒害。”
聯合國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每年全球約有20萬人死于農藥急性中毒,且有很大比例的人是死于直接噴灑造成的中毒。阿倫說,過去果園工人用長桿給果樹噴灑農藥,部分農藥會落在人們身上,也會殘留在空氣中,吸入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無人機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我的工作變輕松了,更省錢,更安全,可以避免農藥中毒。”
他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自己的榴蓮園每次打藥人工費要6000泰銖(1泰銖約合0.19元人民幣),每年至少要打藥50次,也就是說使用無人機一年下來可以節省30萬泰銖。
泰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農業在泰國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由于農業人口結構調整、老齡化加劇、勞動力成本增加等原因,泰國對現代農用機械的需求快速增長,中國農用無人機的加入為泰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加速度”。
大疆農業全球銷售總監陳韜說,大疆農業植保無人機2016年進入泰國市場以來,圍繞用戶需求,不斷優化針對水稻及果樹等本土核心作業場景的功能效率,用戶對產品的接受度不斷提高,2019年起銷量在泰國持續呈翻倍增長態勢。“按今年出貨量算,泰國已成為大疆農業植保無人機最大的海外單一市場。”
陳韜說:“大疆農業在國內已為農業現代化發展作出了貢獻,我們希望把這些成功的經驗向全球推廣,貢獻中國經驗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