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殷高峰
近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下屬的航空工業一飛院研制的TP500無人運輸機完成首飛,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資料顯示,此次航空工業一飛院試飛成功的TP500無人運輸機,可滿足500千克級標準載重、500千米半徑范圍的無人駕駛航空貨運覆蓋,最大航程1800千米,是一款通用型大載重無人運輸平臺。
“這背后,一方面是國家在政策端積極信號的釋放,另一方面是諸如包括像中航工業這些‘國家隊’在內的企業跑步入場,這對整個貨運無人機市場都是積極信號。”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貨運無人機行業或將迎來發展風口。
貨運無人機行業迎來風口
在屈放看來,無人機具備短距起降、載重量大、運輸效率高、全天候飛行等優勢,與傳統空運相比,成本可降低30%,同時貨運無人機對山地地區的優勢也非常明顯。
“無論是政府政策層面,還是地方配套落地項目及政策,都在為貨運無人機行業的全面起飛推桿加油,貨運無人機行業或已迎來風口。”屈放判斷稱。
今年1月,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中提出,推廣無人車、無人機運輸投遞,穩步發展無接觸遞送服務。
國家郵政局副局長戴應軍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國家郵政局接下來重點推進的工作就包含綜合運用無人車、無人機,鼓勵開展無接觸遞送服務。
6月份,民航局印發的《“十四五”通用航空發展專項規劃》則更為具體的提出,從通用航空領域多元、特點各異出發,按照“五縱兩橫”組織框架,明確重點任務。其中,“五縱”包括公益服務、新興消費、短途運輸、無人機應用和傳統業態等五大重點領域。
對此,民航局運輸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發展通用航空是構建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的重要支撐,也是推進多領域民航強國建設的關鍵舉措,而無人機發展將開辟民航智慧創新發展新賽道。
地方政府對于貨運無人機行業的政策支持也是全面開花。
如云南省2022年-2024年的物流行業發展三年行動規劃明確指出,支持玉溪市基于玉溪支線機場,合作打造無人機物流樞紐,為全省提供可借鑒、可復制的經驗做法。積極引進無人機運營企業,盡快突破技術瓶頸,合理利用現有機場資源,構建無人機貨運網絡。
前瞻研究院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我國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約達273億元,根據市場發展現狀預測,到2027年這一數據將超過1700億元。
包括“國家隊”在內的諸多企業加速布局
據了解,貨運無人機這兩年的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也成為包括“國家隊”在內的諸多企業爭相進入的一個賽道。
本月初,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正式宣布,下屬航天飛鴻延慶無人機裝備產業基地正式進入籌備階段,將于年底前開工建設。
該項目為國務院國資委“十四五”重點產業項目,計劃總投資12億元,分兩期建設“1個數字化制造管理平臺+4條無人機數字化制造生產線+5個共性能力中心”。
去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珠海航展上首次向社會發布“飛鴻”無人機品牌,涉及多個系列、多種用途的全系列無人機系統產品集體亮相。
一些民企也在加速布局。“公司將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加速貨運無人機的布局。”煉石航空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煉石航空持有聯營公司朗星無人機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朗星無人機”)34.29%股份。國內物流巨頭順豐集團同時也是該公司的核心參股股東。
早在2017年10月26日,朗星無人機研制的AT200大型貨運無人機就成功完成首飛。這是全球首款噸位級貨運無人機,飛機全長11.84米、翼展12.8米、高4.04米,最大起飛重量3.4噸,是當前國內外民用無人機領域的“大家伙”。它的貨倉容積為10立方米,有效載荷達1.5噸。
資料顯示,朗星無人機是國內首批3個適航試點單位,且AT200為民航大型無人機試點項目。AT200已經完成了包括高空長航時、高海拔轉場、大商載飛行在內的多科目測試飛行,展現出了具有良好的短距、簡易起降能力和大載荷、大航程、全天候飛行等諸多優異性能。
“作為民航局大型無人機試點單位之一,公司正在繼續完成適航試點工作。”上述負責人稱。
屈放表示,對于無人機產業鏈而言,涉及很廣,國內跟無人機相關的上市公司有數十家,包括整機制造,材料,系統,設計等,同時在無人機應用領域也有廣泛運用,包括一些軍民融合的企業也利用其技術優勢參與無人機貨運市場。“企業紛紛進入為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但對于已進入或計劃切入的企業來說,未來是否有能力在巨頭扎堆的貨運無人機行業生存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來源:證券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