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7歲的華北油田退休職工陳大錄,是家人和老友眼中的“能人”。他趕時髦、愛鉆研,退休后自學網購、拍攝、剪輯……如今,他置備了10余架無人機、7部配套手機,熟練掌握GPS導航、地面衛星定位、無人機飛行等專業知識和技能,已然成為一名無人機“飛行高手”。
80歲高齡迷上無人機
陳大錄出生于河南省。1976年,他來到華北油田定居,從事油田前期勘探開發地質測繪工作,為華北油田開發高產油井提供了精確的井位測繪圖。
退休后,陳大錄閑不住,學習新知識成為他生活的趣事兒。他買了一臺數碼攝像機,為小孫子拍攝成長記錄。為了做好這件事,他開始學習鉆研計算機操作和電子產品、網絡應用等。他自學了攝影、錄像、剪輯、刻錄、配音……密密麻麻的筆記寫滿7大本。
后來,他看到一個近似兒童玩具的遙控鴿子,想通過它鍛煉手、腦和注意力。于是就買了一只,在小區空地遙控放飛。幾年間,他先后試飛過大小不同的遙控鴿子20多個。
無人機的出現,讓他有了更高的追求。80歲那年,陳大錄網購了第一架無人機。盡管先前有遙控玩具飛行經驗,可面對無人機操作,也不敢掉以輕心。無人機的使用說明是電子版的,他就讓兒子幫他放大打印,認真研讀,熟練掌握每一個按鍵的應用。第一次試飛成功后,他信心大增,對無人機的興趣也愈加濃厚。
7年來,陳大錄幾乎把所有退休金都投入其中,先后購買各類專業級無人機10余架。
遙控記錄城市變化
“有了無人機,可以用鳥瞰的視角看到許多更美的畫面。”陳大錄有了新的計劃,他要利用無人機拍攝自己美好的家園,記錄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
陳大錄聽力不佳,在每次操控無人機飛行中,老伴都要相伴左右,幫他聽飛機聲音,一起看飛行方向。為了保障無人機信號靈敏,陳大錄專門準備了一部手機,安裝上無人機程序、連接到手柄上,手機上就可以顯示拍攝畫面。核對GPS這些繁瑣流程,都是他一個人慢慢摸索出來的。
華北油田創業公園從最初一片荒蕪,到開工建設,再到現在繁花似錦、綠樹成蔭,陳大錄拍下了全部過程。2019年,任丘雁翎公園改造提升,他堅持每隔幾天就騎電動車去拍攝,通過拍攝,他記錄下雁翎公園改擴建與張華公園建設并融為一體的過程,也記錄了公園最初的小樹一年年長大的變化。截至目前,華北油田改擴建的13個公園,陳大錄全都拍攝記錄了下來。
去年春節期間,油田礦區實施亮化工程喜迎佳節。陳大錄不懼寒冷,多次到流光溢彩的會戰道、北站路,拍下美麗的夜色。離家七八公里遠的田園小鎮舉辦燈會,他也曾在兒子的陪伴下前往拍攝。
有時,他會專程到自己曾經測繪定位過、現在依然生產的油井前高空航拍。當年自己身穿管道服、冒著嚴寒、肩扛儀器、用腳距丈量距離的情景,依舊歷歷在目。
建起視頻剪輯“工作室”
陳大錄為了擺弄這些心愛的設備,他把家里一個房間專門騰出來作為工作室。為了存儲、剪輯視頻,他從臺式電腦到平板電腦,先后換過4臺設備。陳大錄的眼睛做過手術,視力不太好,為了方便制作視頻,他又在工作室里擺放了投影儀,通過投影學習別人的作品,逐步分析、調整,制作出令自己滿意的作品。
在工作室,電腦桌右側墻面上,一只竹竿上依次掛著大小10多個飛行器,方便隨時取用。電腦桌左側的小方桌上,擺放著平板電腦、各種數據線和多部手機。陳大錄經常伏在桌前,一擺弄起來就忘了吃飯。老伴兒把飯端進工作室,陳大錄一手拿著筷子,另一只手卻還放在鼠標上。
“老伴兒總是埋怨我東西多、屋子亂,進來站不下腳。不過說歸說,她還總是幫我收拾整理。”陳大錄一臉得意地說。
陳大錄將自己的部分航拍照片、視頻制作成了美篇發布,得到了好友們的好評點贊。他說,自從玩上無人機后,已經忘掉了年齡,放飛了自我。現在,人們都過上了幸福生活,他要趁著身體還好,拍攝下來,記錄下來,與大家共同分享。
轉載自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