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中央氣象臺發布今年首個寒潮黃色預警,最強寒潮強勢來襲!根據預警,11月4日開始,我國自西北向東南將有一次大風降溫天氣過程,大部分地區氣溫將先后下降8-10℃,局部地區降溫將在16℃以上,并伴有4~6級偏北風、7~8級陣風,民眾需及時做好保暖防護工作。
最強寒潮的到來,給無人機應用帶來了一定機遇。眾所周知,寒潮天取暖御寒必不可少,不管是北方的暖氣還是南方的空調,都離不開電力供應的馬力全開。在此背景下,供電需求和穩定性受到嚴峻考驗,如何在惡劣天氣下保障電力不受太大影響,成為相關部門頭疼的問題。而無人機恰好帶來答案。
利用無人機代替人工進行電力巡檢,近來愈發成為應對寒潮天等惡劣天氣的常態化舉措。對于電力巡檢來說,無人機本身具備多方面優勢。其能夠打破地域限制,讓巡檢不懼地形、環境的挑戰;能夠減少巡檢盲點,擴大巡檢覆蓋面;能夠增強巡檢效率,提升巡檢準確性;以及能夠減少人力依賴,保障人員安全,可謂價值滿滿。
而寒潮天,無人機助力電力巡檢更是深化了在人員保障和電力運維方面的作用。通過對電力線路和設備的多機位、多角度實時拍攝,人們待在溫暖的室內就能完成電力巡檢任務,這無疑解決了天氣下困擾人們的巡檢難題。同時也有效節約了巡檢成本,減少不必要的損耗,推動電力巡檢有效優化和升級。
不過,寒潮天雖然讓無人機成為電力巡檢的利器,但也給其應用帶來考驗。寒潮天具有低溫、大風、降雪等特點,空中氣流、氣溫、風力的變化,容易讓無人機在應用時失控、墜機。同時低溫寒冷的影響,也容易讓無人機電池活性大幅下降,縮短無人機的續航,導致各種意外事故出現,因此必須采取措施。
在此背景下,寒潮天我們要特別關注無人機的電池續航性、抗風能力、抗低溫能力以及抗風雪能力。在實際應用時,我們需要提前做好相應的防護工作,比如在放飛前對無人機進行提前預熱,同時,在飛行過程中注意觀察無人機狀況,并且實時注重自身的保暖。
除此以外,在平時購買無人機時,我們也要多長一些心眼,要對無人機品質有所重視,不去購買一些“三無”或劣質產品,增強無人機抗風險能力;在無人機實際使用之時,也需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放飛,以便在真的出現意外時,能夠更好的獲得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