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利用無人機在田間植保作業越來越普遍。無人機并非年輕人的專屬,在徐行鎮安新村的渭春農機合作社,有一支平均年齡超過58歲的飛手隊伍,目前共有7名隊員。
眼下正值夏季農忙時分,記者在安新村看到,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站在田埂上熟練地操作無人機。只見飛機緩緩升空,向稻田飛去,所過之處農藥噴灑下來。老人叫徐福閣,今年65歲,是渭春農機合作社年齡最大的一位飛手,他和老伙伴們一同管理著5000多畝的農田,全部采用無人機灑藥。
渭春農機合作社是全區第一家采用無人機飛防的農機合作社。2019年,合作社從崇明請來專業的無人機操作隊伍對稻田進行飛防作業,讓徐福閣大開眼界?!耙慌_植保無人機平均一天就能灑藥400-500畝,相當于16-20個工人的工作量?!毙旄iw說,這讓他萌生了學習無人機的想法。
2019年農忙過后,合作社便聯系無人機培訓機構對徐福閣和其他3名合作社成員進行了一周的培訓,4人全部通過考試。2020年初,合作社購置了3臺植保無人機。
去年一整年,徐福閣和隊員們花費了大量時間在農田里練習無人機植保。為了保證田間管理的進度,合作社又另外聘請了專業團隊負責一部分農田的無人機植保,徐福閣經常去專業隊伍里“偷師”。
今年開始,所有的飛防作業全部由徐福閣和隊員們自行完成。就在上個月,合作社內的4位年均55歲的“年輕人”剛學成歸來,隊伍又壯大了。老徐總喜歡用“年輕人”來稱呼他們,“‘年輕人’來了,我們這些老的可以退居二線了。”
徐福閣介紹,從水稻插秧到收割的幾個月時間內,要進行3次除草和7次病蟲害防治,“往年這個時候合作社要招60多名工人,現在只需3組人機就能完成。”徐福閣說,合作社還打算購置幾臺容量更大的植保無人機,讓工作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