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防御常見的有哪些設備?無人機的市場前景廣闊,小型無人機可廣泛應用于航空攝影、農業植保、防災減災、搜索營救、交通監管、資源勘探、遙感測繪、邊防巡邏、氣象探測等領域。然而,無人機管控手段的滯后,造成了很多“黑飛”事件無法監管、無法追責,無人機探測與反制需求呼之欲出。在機場、重大活動保障、核心基礎設施、大型場館、監獄、邊防等領域,反無人機系統產品需求強烈。然而,目前在無人機的管控方面仍存在著諸多挑戰,未來還會面臨更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攻克。
雷達是對空中目標探測的主流手段,但無人機是典型的低空慢速小目標(簡稱“低慢小”)。所謂“低慢小”是指具有低空飛行、飛行速度慢、不易被偵測發現等特征的小型航空器和空飄物的統稱。這些“低慢小”的無人機成本低廉、操控簡單、攜帶方便、容易獲取,并且升空突然性強、發現處置困難,容易被作為運載爆炸物品、投放生化毒劑、散播傳單的工具。
“低慢小”目標的特性決定了對無人機目標探測時有如下難點:首先,“低”的特點導致地雜波等背景雜波干擾嚴重;其次,“慢”的特點導致雷達須具有很好的低速檢測性能;“小”的特點導致雷達需要較高的檢測靈敏度以及穩定性。因此傳統雷達在對付無人機時表現不佳,甚至不能滿足使用要求,需要針對性的研發無人機探測雷達。
無線電信號監測、光電識別跟蹤也是無人機探測跟蹤的補充手段,但無人機本身具有使用常規通信頻段、可無線電靜默飛行、目標特性小、機動性強、行動突發性高、噪聲小等特點,因此這些探測手段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無人機探測關鍵技術
無人機探測與識別是一項綜合多學科的應用技術,即通過雷達探測、無線電信號監測、光電識別跟蹤等一項或多項技術,實現對無人機的探測、跟蹤和識別。
雷達探測是雷達系統通過發射電磁波,利用無人機機身對電磁波反射原理對無人機進行檢測和位置測量。通過接收分析反射的雷達波可以獲得目標的距離、高度、方位、速度信息。由于無人機“低慢小”的特性,傳統雷達對其探測性能不好。近些年部分針對無人機探測研發的新型雷達,在雷達信號設計、信號處理算法、地雜波抑制等方面均有些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雷達對無人機探測的性能,具備了實用價值。
無線電信號監測
通常情況下,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飛控系統和圖傳系統都會發射無線電信號。無線電信號監測就是利用飛控信號和圖傳信號的頻譜特征進行分析,實現對無人機的探測和識別。其中單站測向技術可以監測解算出無人機的方位信息,同時利用接收信號強度對無人機距離進行粗略估計;多站時差定位技術可以通過目標相對于多個接收站的信號時延解算出目標的位置信息。另外,利用無人機的無線電“指紋信息”,可以創建無人機黑白名單,實現對無人機的管控,以及無人機的精準識別和預警警告。
光電識別跟蹤
光電識別跟蹤技術主要有兩類:可見光識別跟蹤以及紅外識別跟蹤。
可見光識別跟蹤是利用可見光攝像機對目標無人機的視頻圖像進行檢測,從而識別確認目標,并對目標進行跟蹤。該技術適合在白天使用,其設備成本較低,應用較為普遍。
紅外識別跟蹤是利用紅外攝像機對目標無人機的紅外圖像進行檢測,進而對無人機進行識別跟蹤。事實上,一切溫度高于絕對零度的物體都在輻射紅外線,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電池和電機會產生熱量,為紅外識別跟蹤技術的應用提供了機會。該技術可以全天候使用,但因其設備成本較高,應用有一定限制。
無人機防御常見的有哪些設備?光電識別跟蹤一般需要探測發現手段的引導,作為一種跟蹤確認手段,它可以可視化跟蹤目標,使用戶能直觀地進行觀察。此外,光電識別跟蹤通過圖像手段對目標進行自動識別,因而可以進行視頻取證。對于無人機防御這塊還有哪些疑問可直接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