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華東地區某地已經開始在高峰時段擁堵常發路段試點使用半空中的無人機俯瞰和巡視路面,從而及時掌握道路交通的情況。選擇使用無人機有什么優勢?無人機視線廣、視距遠的特點,輔助現場執勤民警了解和發現更廣范圍的交通情況,便于及時找到堵點源頭,科學調度警力,針對性采取排堵疏導措施,以提升道路通行效率。用無人機抓拍,看到半空中的無人機實時畫面捕捉到的交通擁堵情況,現場工作人員隨即報告路況并采取疏導措施,對車道予以間歇性控流,引導上匝道車輛快速跨越導流線進入主線。幾分鐘后,上匝道排隊情況得到緩解。從而及時、動態掌握各類道路交通情況,拓展工作人員的視野、輔助工作。
此外,工作人員快速發現并處置突發交通事故,是無人機參與交通安全管理的優勢所在。無人機正在某地內環高架開展視頻巡查,平峰時段突然出現道路擁堵,工作人員憑借工作經驗敏銳地察覺極有可能路段中出現事故,經過飛手操作,約30秒后,無人機就在內環出口發現兩輛車一前一后停在2號車道上。“事故駕駛員,高架交警無人機已拍攝現場,證據已固定,請開啟雙跳燈,停到前方導流線”,通過無人機搭載的喊話器,工作人員遠程指導還沒來得及報警的事故當事人撤離現場。隨后,這起追尾事故通過快處易賠App完成了處理。
以往,由事故發生導致的交通擁堵,工作人員很難第一時間趕至現場。如今,盤旋空中的無人機能實現“秒級”響應,第一時間提供事發畫面,精準掌握事故的形態、影響的車道,為后方指揮臺安排警力、調度牽引車等提供依據。
此外,對于巡查中發現的事故、拋錨等情況,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無人機自帶的喊話器指導當事人撤離現場,減少對道路通行的影響。同時,無人機拍攝并回傳的現場畫面也有助于工作人員更好判斷事故責任。據統計,高架支隊使用無人機參與處置事故、拋錨等警情后,平均處置時間減少了45%。
無人機采集的畫面,也為工作人員查處交通違法提供有力的證據支撐。據介紹,目前通過大數據研判違法高發、常發性緩行路段,在幾處重點點位試點開展無人機“空中”執法取證。除了“開車瀏覽電子設備”,還對“貨車、摩托車闖禁” “壓實線”“加塞”等易致禍易致亂交通違法加強查處。試點以來,上述點位違法行為明顯減少,警情總數下降約60%。通過無人機巡視中拍到的畫面,民警能及時發現和取證開車打電話、實線變道等違法行為,第一時間前往糾處,保障通行效率和安全。工作人員表示,目前,無人機拍攝畫面只作為工作人員現場執法的證據依據,并不直接成為非現場執法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