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據正在深圳召開的第九屆無人機百人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17000多家無人機企業創造產值1520億元,同比增長27.5%;實名登記無人駕駛航空器達到了111.1萬架,增長15.9%;頒發無人機駕駛航空器操控員執照18.2萬本;2023年,無人機駕駛航空器飛行超過2000萬小時。
受低空經濟新興產業政策影響,無人機行業應用步入發展快車道,本次百人會也順勢啟動了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研究院。
深圳市無人機企業1700多家,年產值為960億元
歐洲科學院院士、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創會會長楊金才介紹,低空經濟是由85%的無人機與15%的通用航空在3000米以下的空域中產生的極具活力和創造力的綜合經濟形態。他表示,截至2023年底,深圳市無人機企業1700多家,年產值為960億元,增長28%;累計開通低空航線126條,建設無人機起降點89個,2023年無人機載貨及綜合飛行60多萬架次。深圳是全球民用無人機最主要的生產基地,消費類無人機在全球市場占比達74%,工業級無人機在國內市場占比約55%。
去年11月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低空經濟為新興產業,將極大推動包括低空智能制造、低空飛行應用、低空服務及其他低空經濟形勢的發展。在促進經濟發展、加強社會保障、服務國防事業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是低空經濟發展的支柱,正逐漸成為擴大內需、促進就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國民經濟發展的新興戰略性產業。在物流運輸、農林植保、城市管理、消防應急救援、環境保護、休閑娛樂等上百個行業具有廣泛應用。
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研究院啟動
本次大會讓全國近千名無人機、無人系統、機器人企業CEO、各地無人機協會會長及行業專家聚集深圳,共同探討低空經濟創新發展,也共同見證了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研究院的啟動。
據悉,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研究院是以低空經濟技術、產業和行業市場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專業機構,匯集無人機、通用航空相關領域的資源和人才,開展低空經濟相關的理論研究、創新應用研究、低空飛行服務系統開發與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研究院還將提供以無人機、無人系統為依托的相關設計、優化、改進、檢測與試驗等服務,提供專業性的發展建議,搭建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