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飛友收到的違規提示短信
“我收到違規提示短信了!”、“我昨天飛完之后也收到了。”、“是不是無人機沒法飛到120米以上了?”
從2024年1月1日開始,上面這些討論迅速占領了各大有關無人機的論壇、貼吧、群聊,隨著《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行安全管理規則》正式施行,對無人機的討論熱度再次升溫,“真高”、“適飛空域”、“120米”、“UOM平臺”都已成為熱議詞匯。
從限飛到適飛,無人機的“灰色”領空消失
在《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行安全管理規則》出現之前,很多飛友在使用無人機時,往往會先查詢“禁飛區”或者“限飛區”,那么,具體操作上如何查詢適飛空域呢?
國家根據需要劃設無人駕駛航空器管制空域,管制空域范圍以外的空域為微型、輕型、小型無人駕駛航空器的適飛空域。在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綜合管理平臺(以下簡稱UOM平臺)(https://uom.caac.gov.cn)中,查詢適飛空域非常方便。
但出了禁飛區就能隨便飛了嗎?從目前的實際體驗來說也并非如此,比如很多景區都會有“禁止無人機飛行”的標志,即便沒有設立標志,很多時候也需要與保安或者管理人員“斗智斗勇”,一邊說可以飛、一邊又說不讓飛,無人機的飛行似乎總是處在“灰色領空”。
但是隨著《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行安全管理規則》的施行,對無人機能夠使用的空域終于有了詳細的說明。
其中,第92.511條空域分類與劃設中,對空域進行了明確劃分,簡單來說,就是劃出了“適飛空域”和“管制空域”。那是不是只要處于適飛空域就能隨便飛呢?并不是,這里就要提到為何“真高”和“120米”成為無人機愛好者熱議詞的原因了。
因為在第92.511條(b)中指出“真高120米以上空域”屬于“管制空域”,也就是說,即便你起飛無人機的坐標位置處于適飛空域,但它并不能飛到120米以上,真高120米以上的所有區域,都被劃分為“管制空域”。如果想要在管制空域飛行,就需要在擬飛行前1日12時前向空中交通管理機構提出飛行活動申請。
而“真高120米”的限制,可以理解為將無人機起飛的地點標記為水平面上的0米,無人機垂直運動的空間只有120米。
舉個現實案例,如果想從一座高樓底下起飛,直接越過樓頂拍攝全貌,如果樓高在七八十米可能還好,如果樓高達到了120米以上,就不用想了,因為無人機還沒到樓頂就已經進入管制空域了。
因此從縱向可利用的空間來看,無人機能夠在個人或單位未提出飛行申請的情況下可飛行的空域面積受到了明確的限制。
此外,適飛空域相比過去的限飛區,在具體的區域面積上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對飛友來說,一定要做好出行前的拍攝規劃,如果需要飛到真高120米以上,也要學習如何在當地申請進行飛行活動,像浙江、上海、深圳等部分地區目前已經開始支持線上進行申請。
無人機開始從“大眾”變“小眾”
想要實現無人機的“飛行自由”,首先就要對無人機產品進行實名登記注冊,可以通過UOM平臺或者UOM App來完成,注冊過程中并不需要提供發票信息,只需要提供無人機的相關信息以及本人或單位信息即可。
因此,你也不用擔心買來的二手無人機或者別人贈送的無人機產品無法登記注冊的問題了,不過對于購買二手無人機的用戶還需要注意提醒原機主解綁相關信息才能順利完成產品注冊。完成注冊登記后,再確定起飛時且飛行途中均處于“適飛空域”,就可以讓無人機在120米以下的空域盡情玩耍了
從長期發展來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行安全管理規則》推動了無人機在生產設計、使用過程中的進一步規范化。
不過,對于普通用戶來說,由于適飛空域與真高120米的限制存在,無人機作為與相機、手機同類型的拍攝類工具,其應用場景的局限性明顯要更高一些。
過去只需要考慮是否處于限飛區,如今不光要考慮地點與途徑拍攝區域,同時還必須對無人機飛行高度保持時刻關注。
就算是無意見飛入“管制空域”,飛友也會收到有關部門的短信提示,就算是無人機本身沒有4G網絡模塊、遙控設備也不聯網,無人機的各類信息依然會被捕獲,因此也不要心存僥幸心理。
從產品與技術端的布局來看,很多無人機廠商都在力推將其打造成為上手容易的“大眾產品”,像大疆近幾年不斷迭代的入門系列產品,從提供完整的避障能力到各類智能化跟拍輔助功能的添加,都是為了能夠減少普通用戶的學習成本與上手門檻。
未來,無人機尤其是用于拍攝的消費級無人機,會逐漸從能夠提供天空視角的大眾消費電子產品轉換成為類似攝影系統里面微距鏡頭一樣定位的“專業小眾產品”。“航拍”會從目前攝影服務中的一類,很快獨立成為單獨的一門生意。
從業者不僅需要具備技能層面的證書門檻,同時也需要熟知適飛空域信息、報備申請等流程,甚至基于信息進行多種條件限制下的航拍路徑規劃。而大眾消費者則因為航拍的繁瑣和各類限制,離無人機越來越遠,充其量也就是在確實需要的時候購買專業人士提供的素材、服務或者租賃產品進行短暫拍攝、體驗。
以上圖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