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連續強降雨及地質災害影響,北京市門頭溝區、河北省涿州市等防洪進入緊急狀態,當地汛情牽動人心。連日來,來自各界的增援力量紛紛參與到當地抗洪行動中,他們都自帶了大量的專業裝備,有些裝備甚至堪稱“黑科技”,上游新聞根據公開資料對這些已經或即將投入到抗洪救災的高技術裝備進行了盤點。
未上市氣墊船投入一線
據中國船舶報8月4日報道,8月2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第六〇五研究院迅速出動最新科研成果、即將上市裝備——可陸海無限通行的“HW-15”氣墊船,抵達最危險的深水一線,參與河北涿州搶險救災,支援當地政府撤離受災群眾和運送物資。
▲“HW-15”氣墊船。
截至4日,“HW-15”氣墊船配合運送了兩批物資前往受災區,其中一批送給養老院,另一批送給小山村,并救助部分群眾撤離。
“HW-15”氣墊船采用推進、墊升一體的空氣螺旋槳,汽油機推進,水上航速可達65公里/小時,陸上航速更高達80公里/小時。該型船總長約8.2米,寬3.65米。全船采用輕量化設計,載重量可達1噸,可廣泛用于搶險救災、巡邏警戒、公務執法、勘探測繪、交通運輸、風場運維等,該項創新成果填補了國內小型氣墊船技術空白。
無人機搭起信息橋梁
據央廣網北京8月4日消息,近期受連續強降雨及地質災害影響,北京市門頭溝區、河北省涿州市等部分受災嚴重地區通信網絡受損。
▲中興通訊無人機。
8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緊急調度1架中興通訊的無人機,搭載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的高空基站設備對王平鎮、潭柘寺鎮周邊區域進行應急通信保障。目前,無人機根據有關要求在規定區域穩定飛行,可在近80平方公里的范圍實現連續6個小時的5G信號覆蓋,同時為約2400位用戶提供語音、短信和上網服務,有效滿足當地防汛救災指揮通信需求,支撐恢復公眾通信基本能力。
▲中國移動空中基站無人機。
據新華社此前報道,8月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應急管理部緊急調派中國移動三架空中基站無人機到涿州執行應急通信保障任務。經過連夜調試,首架空中基站無人機已于8月3日7時起飛作業,為當地架起“高空基站”。
為支持汛情一線救援和通信保障,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緊急調度無人機6架、應急通信車5臺、KA衛星便攜站3臺、衛星電話11部,其中包括多旋翼和固定翼無人機、無人巡邏船、裝備遠程視頻回傳、機載喊話器、救生圈、機載水質及空氣質量檢測等多種機載專業救援設備。相關人士稱,上述救援設備主要用于為災民安置點提供應急通信、對基站機房受災情況巡視巡查及應急喊話、應急照明等。
▲中國電信無人機。
8月4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統籌指揮調度下,一架搭載中國聯通應急通信系統的YH-630空中基站大型無人機先后在北京市門頭溝區最后通信受阻的幾個地區迅速升空。該系統由中國聯通定制化的中型長航時無人機、小型化移動通信基站、衛星通信設備等組成,續航能力達6一8個小時,升限高度為600-1500米,最高巡航速度140公里/小時,信號覆蓋面積可達100平方公里,滿足256路用戶同時通話、短信、上網,主要用于大型救災通信保障。
多型空天裝備助力防汛救災
另據環球網2日報道,為保障受困人員的基本生活和就醫需求,8月1日清晨,解放軍陸軍第81集團軍某陸航旅出動4架直升機,搭載26名官兵緊急飛赴北京市門頭溝沿河城火車站等地,執行受困列車救援物資空投和病員轉運等任務。據了解,此次出動的米-17型直升機此前曾多次參與應急救災任務,該陸航旅在接到任務后加裝了特殊設備,比如醫療擔架、氧氣等醫療設備。此次任務計劃空投1900份食品、900件雨衣、700張毯子等急需物資。
▲北京市人民政府航空隊直升機。
另外,北京市人民政府航空隊(北京市公安局警務航空總隊)8月1日派出多架次警用直升機先后前往昌平區、房山區和門頭溝區多個村莊運送食品、藥品、水等應急救援物資1.8萬余份。
為了有效對“孤島”地區開展救援,通航力量出動多型無人機參與到此次救援任務中,其中聯合航空出動TD550無人直升機、TD220無人直升機、TA-Q20多旋翼無人機緊急奔赴一線,承擔物資運輸、現場監測、通信中繼等救援任務。
▲通航無人機系統。
據環球時報了解,在此次“杜蘇芮”在福建省晉江市沿海登陸期間,“翼龍-2H”應急救災型無人機于7月30日凌晨從四川自貢蘭田機場起飛,趕赴福建災區執行救災任務。
有關單位還緊急調派衛星對相關受災區域進行衛星影像拍攝,助力防汛救災。環球時報8月1日從綿陽市涪城區獲悉,“涪城一號”衛星7月31日晚拍攝的北京市房山區大石河流域衛星影像顯示,該流域水體面積較此前明顯增大,大片農田被淹,道路也被洪水阻斷。由“涪城一號”衛星7月31日21時54分成像的衛星影像結合災前衛星影像顯示,河北涿州市的歷史水體面積約為15平方公里,截至7月31日晚,該地區災中新增水體面積約21.55平方公里,受災耕地面積約為8.45平方公里。
這些裝備時刻準備投入一線
據人民網、科普中國介紹,除了上面這些裝備,還有更多的大型專用抗洪救災設備隨時可以投入使用。
動力舟橋
動力舟橋通過輪式車裁運輸,由河中舟及岸邊舟組裝拼接而成。
▲動力舟橋。
該裝備可快速架設成各種形式的浮式結構,能夠適應3.5米/秒的流速,抵抗較大流速的水流沖擊,最多可運載500人及約7輛公交車的重型裝備和車輛,每臺可按10.8公里/小時的速度機動,集浮橋、渡運于一體,實現快速水上機動,有效解決了涉水搶險難題。
應急排水搶險車
應急排水搶險車適用于城市道路、公路隧道、無電源地區排水及消防應急、供水、防洪搶險。大功率排水搶險車1小時能抽5000立方米積水,大大提升搶險速度和效率。垂直式排水搶險車,排水揚程高度可達22米,相當于能把水噴到7層居民樓房的高度,特別適合在地鐵地下室、下穿式立交、深基坑等城市地下、半地下空間和低洼地帶作業。
▲子母式排水搶險車。
子母式排水搶險車,可將子型傳動機器的移動泵頭,伸長至深水處排水,適合在大型車輛無法深入的淺灘、類沼澤地地段作業。
自扶正救生艇
自扶正救生艇能在激流巨浪中行駛,快速回正不傾覆,常用于極端惡劣條件和高難度環境下運送人員物資前往使用普通救援船只根本無法到達水域進行救援。可適用于滾水壩、激流這類惡劣水域的救援任務。
▲自扶正救生艇。
該裝備完成充抽氣過程不超過10分鐘,運輸投放簡單迅速,最大速度62公里每小時,能夠快速展開救援,動力強勁、結實可靠。極大提升了水上救援安全性,提高了極端惡劣天氣與復雜情況下的應急處置能力。
砂石自動裝袋機
在管涌、滲漏、漫溢等險情處置時,人工裝沙石效率低下,砂石自動裝袋機可實現沙石自動裝、封袋,并整體集成到模塊箱,通過升降支腿實現模塊箱的自裝卸與裝運。
▲砂石自動裝袋機
這種裝備可以快速轉場,滿足第一時間抵達抗洪搶險救援現場,能快速實現沙石定量裝袋、自動運輸、智能封口,出料速度可達每分鐘10袋。節省大量人力、物力,極大減輕搶險人員救援的勞動強度。
上游新聞綜合自 央廣網、人民網、新華社、環球網、中國船舶報等 圖片來源/新華社、人民網、中新網、中國安能集團、中國船舶報、平安北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