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刁雯蕙)7月25日,記者從南方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南科大)了解到,該校團隊自主研發的智能無人機陣列裝備“海上烈鳥”2.0在深圳市大鵬新區海域成功完成海上10公里外全自主多深度海水取樣作業。
目前商用的多旋翼無人機不具備在海上集群智能采集水樣的功能,也難以適應海上5至6級陣風等海況。2019年,南科大海洋系科研團隊提出了無人機陣列進行海水原位監測和取樣的總體設計和相應技術指標,并與南科大力學與航空航天工程系智能無人機實驗室科研團隊合作,經過2年多的研發測試,研發了智能無人機陣列裝備“海上烈鳥”1.0版本。在“海上烈鳥”1.0版本的基礎上,研究團隊進一步優化設計飛行平臺、機載取樣裝置和一體化控制算法,開發了“海上烈鳥”2.0版本,大幅提升了載重、續航能力,實現了無信號工況下全自主多深度取樣的技術突破。
在此次作業測試中,“海上烈鳥”2.0從深圳市大鵬新區的白沙灣公園起飛,全自主作業,成功完成了海上10公里、多深度的海水取樣并返回。全程耗能50%,為海洋生態環境探測研究提供了新的觀測手段。
“海上烈鳥”2.0目前已獲7項專利,填補了海洋科學在空間梯度多點位同時采樣和短時間尺度連續采樣高端裝備方面的空白。作為對現有海洋探測技術裝備的補充和拓展,該裝備在海氣碳通量監測,紅樹林、濱海濕地、赤潮和滸苔的取樣與原位監測,海洋牧場常態化智慧巡查預警等方面進行了創新試點工作。
據介紹,該裝備有助于大灣區海洋環境監測系統和生態工程建設,在深港海域的海洋環境健康問題監控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