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真不好意思,這么熱的天,中午飯都沒來得及吃,辛苦你們專門來給我們調解,真是謝謝你們啊!”糾紛化解后,當事人許某對著法官感激地說。
近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昆玉市人民法院法官聯合47團司法所調解員,成功調解了一起因農藥噴灑不當,引起的農作物損害賠償糾紛案件,使雙方2個月的糾紛,劃上圓滿句號。
無人機噴灑農藥
“誤傷”相鄰麥田
2023年4月,許某雇用無人機給自家農田的小麥噴灑農藥。因傍晚有風,農藥飄進了相鄰農戶的小麥地中,致使相鄰種植戶的1畝小麥受損,造成財產損失。
受損的種植戶阿某,第二天就此事找到許某,但許某認為他是在自家地里正常噴灑殺草劑,是否影響到阿某的作物生長,他不清楚,更不可能賠償損失,雙方因言語發生爭執和肢體沖突,阿某受傷住院。
4月15日,阿某治愈出院,雙方就醫療費及其他相關費用的賠償數額分歧較大,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司法所調解人員多次調解未果,遂邀請第十四師昆玉市人民法院的法官共同參與調解。
修復鄰里關系
為妥善處理雙方矛盾糾紛,法官到47團進行現場調查調解。根據當事人的爭議焦點,召集許某、阿某一同協商,并聯合司法所調解員與雙方當事人進行多次溝通。
法官考慮到雙方是近鄰,平時并無恩怨,且事發偶然,首先安撫雙方當事人激動情緒。隨后,向當事人詢問受損小麥的品種及長勢、農藥藥性、農藥噴施的方式等細節;明確如是除草劑質量問題發生藥害,許某應及時聯系技術人員到場,拍照取證,及時向經銷商和生產廠家請求解毒、賠償。
之后,向阿某講解,雖1畝小麥地在其噴施除草劑后長勢大不如前,但小麥的生長是光照、肥料、水分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小麥葉片受損后,對產量會造成影響,但也應在合理范圍內請求賠償。
情理+法理
耐心調解促和諧
法官運用法律知識和多年辦案經驗,結合當事人的訴求,從時間、投資成本、鄰里關系進行耐心勸導,告知雙方當事人,如果按照常規的審理流程,需要雙方當事人對藥害面積進行現場實測,同時對藥害的因果關系、損失價值等進行司法鑒定,且案件審理周期長、訴訟成本大,給雙方增加訴累,不利于鄰里糾紛的解決。
法官結合典型案例,就本案提出了可行性建議,并有針對性地從“情、理、法”多角度引導雙方當事人理性思考,彼此互諒互讓。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法官的耐心調解下,許某的態度發生了轉變,雙方的情緒逐漸平和下來。
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當事人許某向阿某現場賠償經濟損失1200元,兩家人和好如初。
“這樣的效果,比我們后面化解,要強太多了!”連隊“兩委”說道。
至此,一場因農藥漂移引發的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件,得到妥善化解。
近年來,第十四師昆玉市人民法院高度重視訴源治理和多元解紛工作,積極推進“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活動,始終常態化開展訴前調解、巡回審判等工作,將法治宣傳、法律咨詢、調解、庭審等工作前移到社區院落、田間地頭、職工家中,極大方便了當事人參與訴訟,有效減輕群眾訴累,使當事人感受到以人民為中心司法理念的關心關注。圍繞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法官多跑腿,群眾少跑路等方式,主動將優質的司法服務延伸到基層一線,服務師市鄉村振興、連隊法治建設,為轄區人民群眾帶來法治社會最美的“楓”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