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烏沖突雙方都加大了使用無人機“對攻”的力度。繼5月初克里姆林宮遇襲后,俄羅斯首都莫斯科5月30日再遭無人機襲擊。除此之外,烏克蘭還利用無人機襲擊了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布良斯克、克拉斯諾達爾和羅斯托夫等與烏克蘭接壤或附近地區的軍事或民用基礎設施。而烏克蘭軍方也表示,俄羅斯在5月28日對基輔進行了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最大規模的無人機襲擊,發射了54架自殺式無人機。有媒體報道稱,俄烏沖突已經成為一場獨特的世界軍用無人機產業的“成就展”。軍事觀察員曹衛東分析評點無人機在俄烏沖突中的應用,以及無人機是否會改寫現代戰爭模式。
兩次無人機襲擊的機型有差異
俄羅斯國防部表示,5月30日早晨,烏軍動用無人機對莫斯科的居民區發動“恐怖襲擊”,8架參與襲擊的無人機都已被摧毀。這些無人機與此前襲擊克里姆林宮的無人機是否為同樣型號?這些無人機可能來自哪里?
曹衛東:近期,莫斯科兩次遭到了無人機襲擊,這兩次的意圖和使用的機型有所不同。第一次主要是為了阻止俄羅斯勝利日閱兵,選用的是小型無人機,突防性強;第二次是要造成莫斯科的防空漏洞,產生惡劣影響,使用了較大一些的無人機,毀傷力大。
這次無人機襲擊是二戰以來莫斯科遭受的最大攻擊。機型主要是烏克蘭制造的UJ-22和PD-1,當然也不排除還混雜了一些其它型號的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很有可能大部分是從俄羅斯境外放飛,從不同高度、不同方向進入莫斯科,只有少數無人機是從俄羅斯境內起飛,來配合這次行動。
不同作戰地點適用不同類型無人機
莫斯科遇襲后,從5月30日上午至31日上午的24小時之內,大概又有10架無人機試圖對與烏克蘭接壤的俄羅斯布良斯克州發起攻擊。與城市作戰相比,在邊境執行任務的無人機在類型選擇和作戰效果方面有哪些不同?
曹衛東:在交戰地區,無人機使用的類型會更多。有的無人機專門做偵察監視使用,有的專門用于攻擊行動,有的專門進行電子干擾。在邊境地區,雙方交戰的距離可能是非常近的,那就不必考慮長航時的無人機。對城市的攻擊,強調的是無人機應具有長航時能力,同時兼具隱蔽性,通過攻擊給民眾造成心理恐慌。
烏克蘭的襲城戰“一石二鳥”
烏克蘭為什么要采用無人機襲城這種手段和方式?
曹衛東:在戰場上,烏克蘭與俄羅斯相比在兵員數量、武器裝備數量上處于劣勢,烏克蘭就把目標瞄準了城市。無人機具有低、慢、小特點,且具有較高的隱蔽性。對城市實施攻擊后,一方面會對俄羅斯民眾造成一定的心理恐慌,對城市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造成破壞;另一方面,可以牽制對方的注意力,逼迫俄羅斯兵力后撤來保衛后方,減輕烏克蘭前線的壓力。
僅依靠無人機很難奪得制空權
在戰場上大量使用無人機,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烏克蘭奪得俄烏沖突的制空權或者戰場上的主動權?
曹衛東:靠無人機奪得制空權目前還不太可能。因為要奪得制空權,第一要有高度,從低空到高空都要控制起來,大部分無人機飛行高度有限,很難突破一兩萬米;第二要有速度,有人機可以達到超音速,一般的無人機每小時只能飛一兩百公里。烏克蘭僅僅靠無人機奪得制空權或者戰場主動權是很難的,但可以利用無人機來輔助在陸戰場和海戰場作戰。
俄羅斯防空系統正在調整
面對愈加頻繁的無人機襲擊,俄羅斯能做到有效防御嗎?將會有哪些具體的調整計劃?
曹衛東:俄羅斯已經在采取措施了。第一,作為首都防空,過去僅僅依靠S-300、S-400、S-500是不夠的,這些防空反導系統主要攔截的是高速隱身目標,對低慢小的無人機很難發揮作用。而現在的“鎧甲-S”防空系統就比較適合打擊無人機,把部分“鎧甲-S”防空系統部署在莫斯科周邊,可以大幅提升攔截無人機的概率,這種調整對一線部隊的防空力量不會有太大影響。第二,使用電子干擾的方式可能取得的效果會更好,未來俄羅斯也可能會利用定向能武器裝備來加強自己的首都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