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編譯 張昊天
隨著國產兩棲艦服役和隱身無人機試飛,土耳其可能成為中東乃至全球首個擁有“無人機航母”的國家。這一突破凸顯了該國在艦艇制造和無人機研發領域的實力。
新型兩棲艦向遠洋進軍
3月初,來自土耳其社交媒體的消息稱,該國海軍新型兩棲艦“阿納多盧”號已經服役。土耳其國防部此后在推特網上發帖稱,這艘戰艦已經開始進行部署前的適應性訓練。英國“海軍新聞”網站分析認為,這種訓練通常是在艦艇交付后實施的,因此,雖然“阿納多盧”號沒有大張旗鼓地舉行服役儀式,但它實質上已達到了戰備標準。
作為土耳其海軍最大的戰艦,“阿納多盧”號配有全通式甲板和內部塢艙,長231米,寬32米,排水量超過2.7萬噸。滿載時,其最高航速為20.5節,續航里程約9000海里,能大大提升土耳其軍隊的遠程投送能力。外媒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說法稱,“阿納多盧”號已經通過了大部分海上測試課目,剩余工作有望在未來幾周內完成。其中,艦上預定搭載的無人機發射和回收裝置格外受到外界關注。
“阿納多盧”號的特殊之處在于,它可能是中東地區乃至全世界第一艘以無人機為主要作戰手段的艦艇。“海軍新聞”稱,相關決策是在美國對土耳其禁售F-35戰機后作出的。去年,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土耳其國防工業局負責人伊斯梅爾·德米爾透露,“阿納多盧”號將搭載土耳其貝卡爾公司生產的TB3型無人機,后者基于經過實戰考驗的TB2型無人機改進而來,有效載荷提升了近一倍,機翼更長且可折疊,便于在艦艇上存放。
德米爾表示,由于中途變更了設計指標,無人機與艦艇的整合工作將在“阿納多盧”號服役后繼續一段時間。“最終,該艦將搭載TB3無人機和直升機作戰”,他表示。下一階段,將有更多機型部署到這艘“準航母”上,其中包括引起熱議的土耳其國產武器、代號“克孜勒馬爾”的隱身攻擊無人機。
隱身無人機加速“出海”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介紹,“克孜勒馬爾”這個代號源于土耳其語中的“紅蘋果”,該機同樣由貝卡爾公司研發制造,被譽為“皇冠上的寶石”。此前,土耳其已經向2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400多架無人機,推出更先進的型號順理成章。
據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報道,“克孜勒馬爾”無人機是在去年12月14日首次升空的,今年1月23日成功進行了第二次試飛。該機被定義為“無人戰斗機”,長14米,翼展9.7米,最大航程、飛行高度和速度分別為900公里、1.06萬米和每個小時740公里。該機最大起飛重量約6噸,可以攜帶1.5噸有效載荷飛行5個小時。貝卡爾公司宣稱,“克孜勒馬爾”無人機采用棱角分明的造型,雷達反射面積較低,還具備內部武器艙。該機的其他高級功能包括有源相控陣雷達、超視距數據傳輸能力,以及全自動起飛和降落能力等。
機載武器方面,“克孜勒馬爾”無人機可以搭載土耳其自主研發的精確制導彈藥、空對空導彈和巡航導彈,反映了土耳其政府對本土國防工業的重視。值得一提的是,剛剛試飛的原型機搭載了1臺烏克蘭“伊夫琴科-進步”設計局制造的AL-25TLT噴氣發動機。這家供應商將繼續履行與貝卡爾公司的合同。未來,“克孜勒馬爾”將從烏克蘭引入更先進的AI-322F發動機,可以實現超音速飛行,還可能推出雙引擎版本。
“克孜勒馬爾”無人機的研發始于2013年,近些年明顯加速。這與土耳其無人機進軍國際市場的節奏基本一致。2022年,無人駕駛飛行器是土耳其最受外國買家歡迎的軍品,銷售額超過8.7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了80%。除了在烏克蘭等地頻繁出鏡的TB2,“克孜勒馬爾”預計也會投放到國際市場,但土耳其海軍將是它的首個用戶。
“商業內幕”稱,“克孜勒馬爾”無人機可以在“阿納多盧”號這種噸位的艦艇上操作。后者在艦首配有滑躍式甲板,艦尾加裝了攔阻裝置,能確保無人機安全起降。除了防空作戰,“克孜勒馬爾”還能實施對海、對地攻擊行動,提供近距離空中支援,并攻擊敵方防空設施。與之搭配的TB3無人機將執行情報、監視和偵察,以及有限的打擊任務。
當前,土耳其國產無人機仍然面臨一些挑戰,需要進一步升級才能適應海上作戰。剛剛服役的“阿納多盧”號也要針對測試中發現的問題繼續改進,才能安全地操作無人機。外媒認為,這可能需要花費數年時間。盡管如此,土耳其仍然準備在2025年前將“無人機航母”投入使用。顯然,這是該國搶占軍事技術制高點的又一重大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