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3月16日報道德國《世界報》網站3月15日刊登題為《無人機墜毀暴露了美軍的一個尷尬弱點》的文章,作者是格哈德·黑格曼。全文摘編如下:
目前各種說法相互矛盾。最主要的問題是:美軍為何會因墜機事故失去一架昂貴的大型MQ-9“死神”無人機?根據美軍歐洲司令部給出的版本,這架無人機與兩架俄羅斯蘇-27戰機在國際空域發生了意外事故。
不過,該司令部接下來的說法尤其引發關注:一架俄羅斯戰機與美軍偵察無人機相撞,造成無人機尾部的大型螺旋槳受損。撞擊前,俄羅斯戰機對無人機實施了“不安全和不專業的攔截動作”。
用通俗的話說,這意味著美軍方指責俄羅斯人實施了可被視為干擾無人機偵察傳感器的狡猾動作。據稱,這兩架俄羅斯戰斗機在無人機前方數次傾倒燃料——造成了一片煤油云。
這件事很有爭議,因為飛機在飛行過程中打開油箱實際上是一種應急措施。例如,在緊急降落必須減輕重量時,飛機就會傾倒燃油。然而,此次顯然并非緊急情況。
另一方面,俄羅斯對此事給出了不同的版本。根據俄方說法,俄羅斯戰斗機和無人機之間沒有接觸,也沒有使用武器。相反,美軍無人機由于自己“機動過猛”而進入不受控的飛行狀態,進而墜落。俄羅斯戰斗機安全著陸,而美軍無人機則在國際水域墜毀。
這一事件凸顯了美軍地面駕駛員在無人機受到戰斗機攻擊時的困境。與戰斗機相比,大型無人機,如翼展約20米、采用螺旋槳驅動的MQ-9“死神”無人機,速度緩慢且防護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