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當地時間1月1日凌晨,烏軍向俄軍發射了多枚“海馬斯”火箭彈,此次襲擊造成的俄軍死亡人數升至89人,其中包括一名副團長。而俄國防部當地時間1月3日表示,俄羅斯在一系列襲擊中摧毀了美國提供給烏方的數個“海馬斯”火箭炮系統,上百名烏士兵和“外國雇傭兵”死亡。俄國防部在聲明中稱,在盧甘斯克前線附近、赫爾松地區,有9枚“海馬斯”發射的火箭彈被攔截。
當地時間1月2日晚,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兩天內烏克蘭上空超80架伊朗無人機被擊落。據報道,此處的“伊朗無人機”指的是“敵方無人機”。據了解,烏方曾指控“俄羅斯使用無人機給烏軍隊造成破壞”。有報道稱,即便烏克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鑒于其防御成本遠高于對方的攻擊成本,烏克蘭的“成果”能持續多久成為了一個問題。
據央視新聞此前報道,2022年10月,烏克蘭方面稱在戰場上擊落了來自伊朗的無人機。隨后,美、英等西方國家指責伊朗向俄羅斯提供無人機用于軍事目的,并要求聯合國發起調查。俄羅斯和伊朗多次對相關指責予以否認。伊朗方面曾表示,西方國家自己向烏克蘭運送大量先進武器,此次挑起所謂“無人機問題”,是為了轉移人們的注意力,從而延長俄烏沖突。
有專家指出,相較于烏克蘭攔截無人機的導彈,“重創”烏克蘭的無人機價格要便宜很多,一架的生產成本低至2萬美元。而烏方使用的防空導彈系統,從S-300到美國提供的NASAM,成本在14萬美元到50萬美元不等。西方媒體分析認為,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成本上的不平衡將使烏克蘭及其西方盟友付出沉重的代價。
據Molfar公司所說,自去年9月以來,俄羅斯已經向烏克蘭發射了600架無人機。報道稱,基輔一開始還會使用較為小型的武器擊落無人機,但隨著俄軍增加了在夜間攻擊的次數,基輔愈發依靠導彈發射進行防御。有官員透露稱,烏克蘭曾多次在周末使用成本價50萬美元的NASAM系統來對付無人機。報道指出,烏克蘭目前主要依靠其盟友尤其是美國來補給其防空系統。隨著時間推移,其盟友可能會對這些費用感到厭倦。
↑在基輔,探照燈在夜間搜尋無人機
北約國家將討論防務開支目標
烏克蘭與歐盟將在基輔開峰會?
據報道,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日前表示,北約將在新的一年就防務支出展開新一輪談判,一些成員國打算提高防務支出目標,“部分國家呼吁將防務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目標變成最低目標”。據了解,2014年,北約成員國設定目標,10年內各自防務支出增至占GDP的2%這一水平,不過包括德國在內的部分國家并未達標。
另據報道,烏克蘭與歐盟將于2月3日在基輔舉行峰會,討論歐盟對烏克蘭的經濟和軍事援助。不過也有消息稱,歐盟方面暫未確定具體的開會地點。根據澤連斯基辦公室的一份聲明顯示,澤連斯基已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通話并討論了具體細節,“雙方討論了將于2月3日在基輔舉行的烏克蘭-歐盟峰會,并同意加緊進行籌備工作”。
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將很快開始向烏克蘭分期提供180億歐元援助,并將在2023年與烏克蘭并肩作戰,直到烏取得勝利。然而歐洲理事會主席查爾斯·米歇爾(Charles Michel)的發言人卻表示,暫無法證實峰會會不會在基輔舉行。他補充稱,并不是所有歐盟國家領導人都將參加峰會,屆時馮德萊恩和米歇爾將作為代表參會。
紅星新聞記者 黎謹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