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相關規定,無人機飛行必須要經過報備審批手續。近年來,全國各地多次出現因無人機“黑飛”受到處罰的案例。
杭州某公司員工周某,平時主要工作是修理無人機,同時,他也是個無人機發燒友。在發燒友群里,他嗅到了新的商機……
2021年9月的一天,周某在網上購買無人機配件,偶然加入了一個無人機愛好者群,在群中他聽到有人在討論如何解除無人機禁飛區域限制。
聽到這個,他一下子來了興趣,因為在平時修理無人機的過程中,也曾有顧客向他咨詢能否解禁無人機,可惜的是,他并沒有這樣的能力。
經過一番觀察,他添加了群中的人為好友,咨詢如何解禁無人機。對方給了他一個鏈接,讓他下載軟件,但如果要使用該軟件則需要購買證書。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周某下載了軟件,購買了證書。拿維修客戶的無人機操作了一番,進行了試飛,果然禁飛限制取消了。
“既然客戶有需求,為什么我不賺點外快呢?”周某開始醞釀一個賺錢的路子。從他人處購買軟件證書,然后再加價賣給那些找他解禁的客戶。
“破解無人機禁飛、限高”“無人機業務,黑科技非實物,不懂勿拍。”周某在網絡上推廣著其無人機解禁的業務等有人購買時,他通過遠程操作為客戶實現無人機禁飛區域限制解除的操作,半年時間,周某非法獲利人民幣兩萬余元。
經查,該軟件通過命令注入修改無人機系統參數,偽造限飛解禁許可證,使無人機設備能夠在限飛區中違規飛行。經鑒定,該軟件具有解除無人機禁飛區域限制的功能。杭州西湖區檢察院認為,周某提供專門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情節嚴重,應當以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罪追究其刑事責任,遂將其依法提起公訴。
案件審理過程中,周某退出了違法所得。日前,法院以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罪,判處周某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并處罰金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