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無人機 記者 趙汗青】中國的農業無人機企業如今也競相出海走向全球。全國有200多家植保無人機生產廠家,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大疆和極飛外,還有許多家廠商也在試圖通過產品去吸引海外用戶。不過,據業界人士透露,目前大疆植保無人機也一度占據全球植保無人機市場最大份額,截至 2022 年 9 月,其全球累計銷量突破 20 萬臺。大疆農機在全球銷售市場中,海外市場占比達到1/3,航跡已遍布六大洲,覆蓋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在30多個國家實現規模化應用。
是的,無人機技術不但為攝影師、消防員、救生員打開全新的視角,也為農民插上翅膀。從噴灑農藥、到播撒化肥與種子都更輕松高效,服務的對象從水稻到玉米、大豆、小麥等大田作物到如今咖啡、茶葉、柑橘、棉花、甘蔗等主要經濟作物。而在大疆突破 30 億畝次的全球累計作業面積背后,有數億農業從業者受益。在地理、科技、經濟狀況迥異的各國,這些無人機被接受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一、“三位一體商業模式”改變原始農業
“飛機打藥”對中國農民而言也曾有些“花里胡哨”,現在為何能被廣泛接受?一方面是“眼見為實”,更多農民切身體會到了無人機飛防的高效與優質。另外一方面是顧慮被打消,如今的農業無人機不但性能更強,穩定性和可靠性也更高,而且售后保障也更加完善,例如大疆農業在國內的售后維修網點已提升至 1100 家,這無疑是顆“定心丸”。
這樣的成功經驗,也可用于海外市場。大疆農業在海外也參照國內做法,在每個區域都努力建立良性的銷售、售后、培訓三位一體商業模式,以此來保證當地農戶售前至售后的良好服務。大疆農業表示,渠道建設需要把應該給用戶提供的服務都考慮進去,并且需求經銷商的能力賦能。當然,要想打開復雜的各國市場會更復雜,還要考慮當地文化、風土人情,尊重本地文化、商業模式、法律法規。
再加上產品在易用性、穩定性、可靠性和性價比等方面都有優勢,大疆農業無人機在一些空白市場快速“鋪開”,成為當地農業航空的開始。例如,東南亞的馬來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但油棕幼樹防治病蟲害此前只能靠人工;歐洲的瑞士每年約出產10000萬升的葡萄酒,但因為山脈和梯田陡峭無法使用機械作業,葡萄種植園也主要靠人工。而大疆農業無人機的引入,幫他們極大地降低蟲害問題,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產量。
農業無人機吸引了一批中國年輕人到農村做“新農人”,也影響了許多外國普通人的人生。2021年初,泰國第二波疫情蔓延,曼谷旅游業又一次遭致命打擊,做導游的90后小伙Khun Yuttichai于是購買大疆植保無人機回鄉干起了飛防,沒想到不但能與家人團聚,收入還比打工多很多;墨西哥的就業性別差距很大,但大疆農業無人機減輕了農業生產對體力的依賴,墨西哥的19歲女飛手娜奧米(Naomi Abigail Hermosillo Arias)就憑技術贏得了客戶的尊重與信賴,一年時間里累計飛防作業 220 場,作業超過 7.5 萬畝。
二、日本老牌“標桿”?幫忙培育市場
大疆農機出海,最早是從被視為“紅海”的日本、韓國試水的。當地農民早就用上了“業界標桿”——日本雅馬哈的植保無人機作業,尤其是日本更是當時世界最大的農業無人機保有國。但讓業界意外的是,日韓市場竟成為大疆農業海外發展勢頭最猛的市場,雅馬哈被認為幫中國企業培育了市場。中國的農業無人機在日本市場“逆襲”的故事,因此讓不少業內人士津津樂道。
日本企業雅馬哈在上世紀80年代末就開發出了可噴灑農藥的無人直升機,以解決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這讓日本成為世界最早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的國家。我國也曾有企業采購了幾架雅馬哈RMAXL181型無人直升機以用于航拍。但是2006年,日本政府卻無端阻攔中國再次進口該機型,讓國內用戶“想買卻買不到”,這就是著名的“中日無人機風波”。
而10年后的2016 年,中國“逆襲”成為世界最大的農業無人機保有國,中國的大疆MG-1 植保無人機也開始銷往日本,以及同樣廣泛使用雅馬哈農業無人機的韓國,然后迅速被當地農戶認可。根據日本農林水產航空協會報告,2019年時,大疆農業無人機整機保有量在同類產品中已占比最高;另一份資料顯示,2019年時,大疆農業在韓國植保無人機市場的保有量也已穩居第一。業內人士分析,深耕30多年的日本雅馬哈起到了教育、培訓用戶的作用,日韓的農民用過了雅馬哈無人機,所以更能接受無人機飛防,再加上日韓地區的農業環境與中國類似,才讓大疆的農業無人機顯得特別“香”。
當然,能吸引昔日“標桿”的老用戶,大疆的農業無人機必然也得展現出更強的產品力。業內人士分析,如今的大疆農業無人機配備RTK(可實現厘米級定位)、雷達與先進的飛控系統,可以全自主作業并躲避障礙物,相較而言,日本的雅馬哈的智能化、自動化程度較低。另外,大疆的農業無人機更安靜、噴灑更均勻,同時價格也更實惠,這增加了從業者的利潤。資料顯示,可攜帶 32 升藥劑的雅馬哈Fazer R 農用無人機售價高達約 87 萬人民幣。作為對比,大疆最新的T50 農業無人機可載藥40 公斤(果樹套件可升至 50 升)的,標準套裝的建議售價僅為57999元。
三、傳統飛機的天下?亦有大用
美國、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家則早已廣泛使用有人駕駛飛機來噴灑農藥,曾有分析認為這些國家不再需要農業無人機。但美國的大豆種植者也引入了大疆農業精準解決方案,對豆田的雜草、玉米進行定點清除;在南非大疆的農業無人機也越來越普及,并服務著甘蔗、林木、玉米等多種作物。為何會如此?因為農業無人機可以作為傳統農業飛機的補充。
美國豆田間的玉米都是耐除草劑的轉基因玉米,常規的除草作業無能為力,而高科技的無人機可將其定點清除,并且不會像拖拉機那樣碾壓作物,每英畝可增收17.8美元;南非的甘蔗種植園則擔心傳統飛機噴灑的藥液漂移,所以過去只敢噴灑甘蔗田中間區域,周圍“留白”,而大疆農業無人機幫他們實現了100%覆蓋,并帶來了25%的額外收入;《商業內幕(南非)》則提到,便宜易用的大疆農業無人機也讓南非的小農戶用上了飛防。
南非、美國的多家媒體在報道農業無人機時,都還提到無人化作業避免了飛行員的傷亡風險。美國農業媒體《首都出版社》援引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數據稱,僅2018年一年,美國共有52起事故和8起死亡事故涉及航空噴灑。
四、農業無人機,造福不止農業
還有很多地方使用大疆的植保無人機,并不只是因為農業。在危機中,農業無人機就是應急神器。2019年11月,非洲的坦桑尼亞面臨瘧疾疫情威脅,當地試用兩架特制的無人機向稻田噴灑Aquatain AMF積水防蚊液,以消滅瘧蚊、預防瘧疾,而這些無人機正是基于大疆MG-1S農業植保機改裝而來;2020年初,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歐洲、美洲、亞洲的多座城市也都使用大疆的植保無人機進行防疫消殺;2020年7月,巴基斯坦面臨新一輪的蝗災威脅,中國農業農村部隨即向巴方捐贈12臺大疆T16植保無人機,幫助當地抗擊蝗災,保護糧食安全。
一些地方鼓勵農業無人機的推廣,也是為了環保環保。資料顯示,農業活動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占比超過人類總排放的三分之一;農業灌溉消耗大量淡水,占比達人類總耗水量的70%。而用純電動的無人機代替傳統農機作業,可有效減少碳排放。無人機精準作業也降低了水、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減小了土壤和水污染。
瘟疫、沖突、極端氣候和經濟問題……各種不可抗力在沖擊著農業,聯合國《2022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顯示,2021年世界饑餓狀況進一步加劇,全球受饑餓影響人數已增加到世界人口的9.8%。但值得欣慰的是,農業無人機等高科技也在提高著農業的抵抗力。現在,農業無人機技術仍在飛速發展,該技術在全球許多地方的推廣也才剛剛開始。相信在未來,它們還會為古老的農業帶來更多改變,并惠及世界上的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