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無人機頻道 記者 趙汗青】早前,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就曾研制出能追蹤氣味的無人機,但一些飛蛾倒霉了——因為他們是把活的飛蛾的觸角剪下來當做傳感器。而據《AnalyticsInsight》雜志11月16日消息,新的人造傳感器也能讓無人機有了嗅覺,這可聞出危險,進而避免爆炸。
報道稱,長期以來,一直難以用機器人檢測氣味,生物們的嗅覺機制很獨特。但日本大阪大學、軟銀公司和東京工業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粒子圖像測速技術(PIV)開發了一種智能無人機,可在三維空間追蹤氣味來源,而該技術在搜救行動和預防工業事故方面非常有用。
據介紹,這需要集成多種高端技術,比如深度學習算法、高端平臺和運動規劃器,而這反過來又需要模糊神經網絡方法來反復完善和復盤其動作。這架無人機在前面和上面安裝了傳感器,以在三維空間跟蹤氣味。傳感器的布置很獨特,類似于蛾類的嗅覺系統。
其中一名研究人員Shigaki Shunsuke說,這項研究仍然處于發展階段,他們的優勢是使氣流可視化,該技術通常被實驗室用來測試生物安全柜和化學通風柜中的氣流。而考慮到無人機本身的氣流影響,他們設計了獨特的氣味傳感器和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