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卜瑜 通訊員李思番、高方悅攝影報道)近日,記者走進在南雄市全安鎮河塘村的一處稻田,看見一架無人機在技術人員的操控下,緩緩升到稻田上空,開展飛防作業,通過無人機將藥物均勻地噴灑到水稻葉面上。
近年來,該市把數字技術用在田間地頭,通過植保無人機實施飛防作業,讓農業生產更加綠色高效高質量。如今,無人機正逐漸成為農民的得力助手。
“現階段南雄水稻已經進入了破口期,也是我們病蟲害的高發期,供銷社通過組織一些專業的農服組織,根據水稻實際生長情況進行統一配藥。”南雄市供銷合作社理事會副主任吳瓊介紹:“截至目前,南雄共實施社會化服務達15萬畝。”
記者了解到,該市供銷社圍繞“三農”工作大局,持續深化綜合改革,推動供銷合作社加快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綜合平臺,充分利用供銷社網絡優勢發揮聯農帶農作用,為鄉村振興貢獻供銷力量。據悉,今年該市供銷社已實施了6萬畝面源污染防控治理項目,預計明年將申報10萬畝。
“接下來,我們將通過社會化服務組織、協會,搭建起服務組織跟農戶的橋梁,使社會化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吳瓊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