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報網訊(記者 王懷艷) 記者昨從江寧區農業農村局獲悉,該局漁政執法大隊無人機長江禁漁巡檢航線正式開通并投入運行。這是江蘇首條專用于長江禁漁的無人機航線,旨在推動長江江寧段禁漁實現源頭治理和長效監管。
長江江寧段是長江入蘇第一站,全長19.08公里。昨日上午9點,在江寧區農業農村局漁政執法大隊位于長江江寧段的基地監控室內,執法隊員程磊用鼠標輕輕點擊“漁政無人機巡檢”菜單,5米外的白色無人機方艙立即發出機器啟動的“嗡嗡”聲。15秒后,弧形艙門緩緩打開,一架黑色無人機螺旋槳快速轉動,隨即騰空而起,沿著濱江岸線開始巡檢。
相關主管部門的文件批復顯示,準許江寧禁漁無人機以江寧區長江漁政管理站臨時起降點為中心進行巡檢飛行,飛行高度真高100米(含)以下。
記者獲悉,該無人機機型為大疆M300RTK,有效飛行時長35分鐘,單程最大飛行距離9公里。搭載相機像素2000萬、光學變焦32倍,均遠遠高于普通無人機。項目工程師吳懷進介紹,即使在100米高空,這臺無人機也能清晰地拍到地面人臉,“經向主管部門求證,這條航線是江蘇第一條長江禁漁專用無人機航線。”
這架無人機還可通過非接觸探測紅外能量或者熱量,并將接收的熱量和能量轉化為電信號,在儀器上生成熱圖像。該技術將有效解決長江禁漁夜晚巡檢痛點——即使處于黑夜,無人機也能利用熱成像技術,快速搜尋和發現目標,讓違法捕撈人員無處遁形。
無人機航線背后,還有一個智慧系統支撐,即“智慧禁漁綜合應用平臺”。它由1架無人機、32個地面監控和2個雷達等共同構成,整個系統密切配合,可以對無人機、地面監控拍攝的實時畫面進行AI智能分析,優先識別人臉并從中識別出違法捕撈和垂釣等行為,生成預警。
“‘智慧禁漁’發現違法捕撈行為后,地面監控拍照取證,無人機則利用機動優勢先行到達現場,鎖定相關人員行蹤。”江寧區農業農村局漁政執法大隊隊長李云介紹,在地空聯手配合下,長江江寧段禁漁將實現精準執法,有力震懾各類違法捕撈行為。